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_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3-03-02 02:47:39 · 来源:互联网

1、第1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七年级上册“实数”“代数式”等内容的延伸和补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在进行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时,所使用的运算法则与整式、分式的相关法则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时,所采用的方法与合并同类项类似;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时,所使用的法则和公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及乘法公式类似。

3、这些都说明了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4、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运算(根号内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5、 一、教科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章的教学要求。

6、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简单二次根式的字母取值范围; (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4)会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7、 本章教材分析。

8、 课本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三个问题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说明以前学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

9、在例题和练习的安排上,着重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关的问题。

10、 对于二次根式的性质,课本利用第4页图1-2给出的。

11、该图的含义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积为,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反之,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因此就有。

12、从而得出二次根式的第一个性质。

13、至于第二个性质,可以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发现,所以课本安排了一个“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归纳。

14、该节第一课时的重点在于对这两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就围绕这两个性质展开。

15、第二课时是学习二次根式的另外两个性质,课本安排两组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来发现这两个性质。

16、通过两个例题和一组练习,使学生知道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可以简化实数的运算,也可以对结果是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化简。

17、课本第9页的“探究活动”既是对二次根式的运用,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一种探究能力,观察、发现、归纳等能力。

18、 第1.3节二次根式的运算,包含了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以及简单应用,课本安排了3个课时,逐步推进,逐渐综合。

19、第一课时侧重于两个(相当于两个单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其法则是从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到的,比较自然。

20、例1是对两个运算法则的直接运用,让学生有一个对法则的熟悉和熟练过程;例2是一个结合实际问题的运用,其中有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21、第二课时是二次根式的加减和乘除混合运算,出现了类似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包括乘法公式、乘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22、课本中没有出现“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是提到“类似于合并同类项”“相同二次根式的项”,这种类比的方法,学生是能够理解的,也能够与整式一样进行运算。

23、第三课时是二次根式运算的应用。

24、例6的数字看上去比较复杂,其目的是为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的应用;例7综合运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图形的分割、面积的计算等,其解答过程较长,也是对二次根式知识的综合运用。

25、 二、本章编写特点 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探究等能力的培养。

26、 在本章知识的呈现方式上,课本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叙述模式,这种意图大多通过“合作学习” 来完成。

27、“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从事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

28、如第5页先让学生计算三组与的具体数值,再议一议与的关系,然后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29、二次根式的其他几个性质,课本中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

30、在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后,课本又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通过化简有关的二次根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表示规律、验证规律,并与同伴交流。

31、所有这些都是教材编写的一种导向,以引起教与学方式上的一些的改变。

32、 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3、 教材力求克服传统观念上学习二次根式的枯燥性,避免大量纯式子的化简或计算,适当穿插实际应用或赋予式子一些实际意义。

34、无论是学习二次根式的概念,还是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都尽可能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5、如二次根式概念的学习,课本通过三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其目的就是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36、又如,课本第3页,用二次根式表示轮船航行的的距离,第11页求路标的面积,第21页花草的种植面积问题等。

37、特别是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专门安排了一节内容学习二次根式运算的应用,例6选取的背景是学生熟悉的滑梯,例7选取的背景是学生感兴趣的剪纸条,以及作业中的堤坝、快艇问题等等。

38、 充分利用图形,使代数与几何有机结合。

39、 对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教材重视有关内容的几何背景,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是教材的一个编写特点,也是对教学的一种导向。

40、本章中,如二次根式与直角三角形有关边的计算密切相关,课本在这方面选取了一定量的问题,既丰富了勾股定理的运用,又学习了二次根式的计算。

41、又如二次根式的引入,课本以图形作为条件,让学生通过计算给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在学习二次根式的性质时,课本通过让学生读图1-2,从正反两方面来理解其含义,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42、例题中结合图形示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作业或课本练习中设计一些图形中有关线段长度的计算;通过方格、直角坐标系来画三角形、确定点的位置等等。

43、课本在安排二次根式的运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时,所选取的问题也在于体现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所学知识的整体性,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三、教学建议 注意用好节前语。

45、 本章的节前语不多,但都紧密结合本节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

46、教学中可以利用它们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47、如第1.1节“排球网的高AD为2.43米,CB为米,你能用代数式表示AC的长吗?”短短的几句话,既是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又是一个看似熟悉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怀,与数学学习相联系的问题,教师可以由此提出一个与本节课学习有关的问题。

48、教学中不应忽视这种作用。

49、 注意把握教学难度。

50、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二次根式已降低了要求。

51、如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将二次根式化简,只要求简单的,不要出现过于复杂的式子,并且明确根号内不含字母。

52、对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也仅局限于简单的,根号内不含字母,教学中不需补充超出课本题目要求的问题。

53、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体现一定的弹性。

54、课本第15页的作业题中的第7,8题,还可以借助于计算器进行计算。

55、 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

56、 二次根式的运算以整式的运算为基础,其法则、公式都与整式的类似,特别是二次根式的加减,课本没有提出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完全参照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运算类似于整式的乘除、乘方运算。

57、因此对于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的教学应充分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其算理和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58、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一)教科书内容 本章包括三节: 2.1 一元二次方程;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3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59、 其中2.1节是全章的基础部分,2.2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2.3节是知识应用和引申的内容。

60、另外,阅读材料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61、 (二)本章的知识结构(三)课程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b≥0)的方程; (2)理解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能够根据方程的特征,灵活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种解法求方程的根。

62、 (3)体验用观察法、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的解的过程。

63、 (4)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一元二程方程解应用题,能够发现、提出日常生活、生产或其他学科中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正确地用语言表达问题及解决过程。

64、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65、 (5)结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事物可以转化的认识。

66、 (四)课时安排 2.1 一元二次方程…………………………………………………………2课时 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课时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