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Than Theatre!小剧场戏剧如何打通城市文化生活的毛细血管-天天快报

时间:2023-04-15 18:08:24 · 来源: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如果说大剧场是城市的文化动脉,小剧场则是城市文化生活的毛细血管。


(资料图片)

如何让毛细血管活络起来?4月的南京交出了很好的答卷。

在剧场内用好作品“靠近”观众

夜幕四合,散落在南京城各处的小剧场里人头攒动,灯光闪烁。南京青春剧场的舞台上,人走茶凉,空旷的画室之内,抽象派大师马克·罗斯科将自己的鲜血,掺入红油漆中,奋力一泼,血染大幕,悲壮飞流成河。

话剧《红色》剧照

这是话剧《红色》的最后一幕,随着场灯亮起,观众渐渐从一场关于艺术与商业的激烈辩论中抽离,导演和演员在掌声中走下舞台,进行“演后谈”环节,让因戏而生的情绪继续扩散、释放。“从前在演出时,演员手中的红色颜料甚至能挥洒到第一排,然而观众还是会在买票的时候优先抢第一排的座位,就是为了体验这种感觉。”导演王晓鹰分享的这段演出趣事,和作品一起,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小剧场戏剧的魅力所在。

话剧《红色》演后谈环节,导演王晓鹰和观众交流。

而这只是南京这场戏剧盛宴的众多佳肴之一。在这11天的时间里,我们既看到《红色》《心灵游戏》等先锋实验、直击人心的戏剧作品,也看到《原野》《我这半辈子》等对曹禺、老舍等戏剧名家作品的创意解构,看到舞剧《伯牙绝弦》、民俗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皮影戏《花木兰》等对“高山流水觅知音”、二十四节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到《民生巷11号——之二》对街坊邻里、人间烟火的呈现……

在小小的戏剧空间里,有限的坐席数量让演员和观众不仅在物理距离上无限靠近,心灵的距离也大大缩短。不论是溅在衣服上的点点油漆,还是演员衣襟飘过留下的风,或是动情瞬间眼里闪过的光,都在昏暗的剧场里点亮了创作者和观众共享情感的瞬间。

著名戏剧家赖声川前不久在南京新剧荟活动中提到了他的文化创意生态理念: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谈文化创意产业,换一个说法,可以讲成文化创意环境。我们要做出一个生态才行,生态有了,才能‘种’出东西来,才可能‘长’出东西来。我自己深深感觉到,现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原创新作品。”

作为六朝古都,“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历史底蕴厚重,文脉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戏剧创作资源。此次展演通过23部丰富多彩的优秀剧目对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人文情怀作出了回应,也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生态带来了有生力量。

在剧场外让文化生态“流动”

小剧场戏剧的触角也逐渐蔓延出剧场,这次展演活动中,节奏明快、主题鲜明的“MoreThanTheatre”场外系列活动令舞台的第四堵墙更加透明。戏剧主创们走下舞台,走出剧场,走进大学校园、文化场馆、商场社区,深入城市的角落,让小剧场戏剧和越来越多市民朋友产生连接,城市文化生态也因此更具活力。

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的主创团队走进南京吾悦广场,和市民朋友畅谈,一起探索“小剧场里的城市身影”。编剧、主演肖明说,他们三位演员从小一起在南京长大,剧中很多故事都曾经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才让作品“南京味”十足,充满城市特色,令南京的市民朋友感同身受。

根据老舍先生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话剧《我这半辈子》主创团队走进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大家围坐朗读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片段,真切朴素、泼辣俏皮的语言在活动现场回响。2019年,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中国首个世界“文学之都”。在世界文学客厅我们看到一代文学巨匠与当代戏剧人所共同秉持的人文观照。

小剧场戏剧从诞生起就带有“先锋”“实验”属性,而高校往往是黑匣子剧场的“先锋试验田”。话剧《红色》主创走进南京传媒学院,与青年学子们对谈。“‘年轻’是小剧场的鲜明特质,创作的人年轻,看的人也年轻,艺术作品的气质也非常年轻。”该剧主演于洋、何弘宇从自己的演绎出发,向现场的新锐戏剧创作者们解读他们所理解的“先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保持小剧场不拘一格的探索精神,保持小剧场的艺术特征,保持小剧场的创作锐气,这是它不能忘却的本心。”

不着一言,如何展现“高山流水觅知音”?舞剧《伯牙绝弦》主创走进南京可一书店,和市民、观众互动交流,展现小剧场在叙事方面别样的灵活性和感染力。古典弦歌与现代声符一同奏响,重释伯牙与子期之间的千古知音情。活动现场,青年舞者朱晗(饰俞伯牙)、杨晋豪(饰钟子期)和观众互动共舞,用灵动的舞姿传递着这穿越千古的哀恸与得失。

民俗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主创走进南京市建邺区文化馆。该剧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地融入儿童剧,将二十四节气更替与人生的岁月流转诗意地化入祖孙相伴的生活。在活动现场,导演郭洪波表示,在创作的过程中时常会想到自己的家人而动情落泪,“我们不需要华丽的舞美包装,质朴的亲情天然拥有触及人心的力量。”台下的爷爷奶奶们和主创积极互动,分享了自己和孙子孙女们的生活趣事,温情和爱流淌在现场。

让小剧场成为城市气质的“四梁八柱”,优秀作品是根本,“场外”闪耀的火花亦值得重视。如今,南京正在探索打造“全场域”城市戏剧理念,已经拥有各类小剧场107个。场内场外皆有戏,这次展演拓展戏剧边界,培养潜在观众,让城市的多样空间都变成舞台,实现戏剧为城市赋能,文艺为生活添彩。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