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帮助20多家企业制定“出海路线图”

时间:2023-08-22 11:09:22 ·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

“以往,重庆的汽车、摩托车、五金机电出口至缅甸需要近一个月。通过公铁联运,现在两地进出口贸易已缩短至最快一周。”日前,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缅甸推广中心秘书长、渝缅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章傲介绍,新通道不仅让进出口贸易更省时,还降低了至少20%物流成本。

8月21日,记者从璧山区商务委获悉,截至目前,璧山有70多家企业涉及进出口贸易业务,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通用机械等多个领域。为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璧山已经帮助全区20多家企业制定了“出海路线图”。今年1—7月,全区进出口总额达46.6亿元(其中包括出口39.3亿元和进口7.3亿元),同比增长71.7%。


(资料图片)

首个缅甸大米品牌重庆亮相

今年5月举行的第五届西洽会上,一款名为“渝缅香米”的大米吸引了众多展商和市民的目光。据了解,这款大米不仅拥有低脂低糖、有益健康等优势,还是首个品牌化的缅甸大米,目前正以每月近5000吨的进口量,出现在川渝两地市民的餐桌上。缅甸大米有着不亚于泰国大米的口感和品质,以前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和包装意识,往往是以散装形式进入国内,而鲜为公众所知。

缅甸推广中心是一家位于璧山的机构,主要从事中缅商贸物流、文旅推介等友好交流活动。该中心秘书长赵章傲表示,作为促进中缅贸易的桥梁和平台,通过该中心,缅甸的大米、绿豆、芝麻等农产品进入国内并主要来到川渝市场;川渝两地的汽车、摩托车和五金机电,也可以通过该中心出口至缅甸。预计中心202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可达7亿元。

两地贸易商是陆海新通道的直接受益者。

过去,缅甸农产品主要通过边贸方式与国内进行交易,“小”“散”特点突出,而且进入国内以后往往还需要进行二次集散;川渝两地的工业品要进入缅甸市场,也大多经公路运输至广西钦州港出海,用时需近一个月。得益于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现在,川渝两地的工业品从果园港乘火车运抵云南临沧后,可转公路运输直达缅甸,最快一周可达。“时间更短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20%以上。”赵章傲说。

这家“璧山造”一年出口30亿元

“我们通过多条物流通道,让每年价值30亿元的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8月21日,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大江动力”)物流部经理郑涵予告诉记者,按照订单种类和缓急要求,目前该公司至少有3条物流通道,可以让产品“通江达海”来到海外用户身边。

大江动力是一家专注发电设备、清洗设备、园林户外设备和智能化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企业,还被工信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据了解,这家企业90%的市场份额在海外,为了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大江动力专门成立了智能终端技术研究院,在传统产品优势基础上,朝着智能化和新能源方向发力,开发了多款深受欧美市场欢迎的终端设备。

郑涵予介绍,通过江海联运,公司产品从果园港乘船至上海后出海,50天左右可抵达美国等北美市场;通过铁海联运,公司产品从团结村上火车后运抵广西钦州港,再从海上出口东南亚,全程需要两周左右;此外还有一条通道则是通过渝甬海铁联运,公司产品从团结村经铁路运抵宁波后出海。“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效订单,选取更为合适的物流方式。”

已为20多家企业制定“出海路线图”

“在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一手抓通道建设,一手抓平台建设。”璧山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2022年较2021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7.86%基础上,今年1—7月,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6.6亿元,同比增长71.7%。

在通道建设方面,璧山区着力搭建“四网融合”多元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对接全市“四向五廊六通道”物流通道规划,以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运转的现代物流体系,支撑越来越多的当地企业组团出海。其中,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便是该区抓通道建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们明确了6个量化目标,提出了6方面16项具体任务。”上述负责人称,通过建立企业动态监测、常态走访制度,璧山全面摸清了区内企业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情况并建立起信息台账,同时建立了“璧山—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常态化联系机制,帮助20多家企业制定了“出海路线图”。

在平台建设方面,璧山则以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为主平台,增强璧山高新区、服务业发展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开放引擎功能,提质建设高能级开放开发平台,加强与国(境)外有关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依托中新重庆生命科技城、重庆东盟合作中心、缅甸推广中心等平台载体,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

推荐